• 索 引 号: fj00112-1000-2009-01427
  • 备注/文号:
  • 发布机构: 福建省财政厅
  • 公文生成日期:
  • 有效性: 有效
釜底抽薪治理“小金库”
来源:本网 时间:2009-07-03 00:00
福建省积极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促进源头防腐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一项创新制度,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不仅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规范管理,堵塞漏洞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和政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治本之策,是源头治理,制度防腐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来,我省纪检监察和财政部门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密切配合,不断推动以“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为重点的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促进反腐倡廉和财政工作开展。
追根溯本抓源头
当前,腐败现象突出的表现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钱权交易、挥霍浪费,这些腐败行为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小金库”,为了达到少数人和小团体的利益,满足其非份目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随之产生,这不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而且侵蚀和毒害了一批党员干部。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处一批贪污腐败行为,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腐败并未得到根治,特别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没有铲除,“小金库”屡禁不止,查而不净,始终成为损害党政肌体、腐蚀党员干部的顽瘤,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防腐成为包括各级党委、政府在内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多年的清理检查和办案实践表明,一些单位“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乱”取得,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一些执收单位和部门或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巧立名目,未经批准乱收费;或是无视相关规定,对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或是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是采取“大头小尾”办法,将部分资金转入帐外;或是未经批准,擅自转移收费主体,等等,并通过贪污、挪用、挥霍等手段侵吞国家资产,一些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相当一部分与“小金库”、“帐外帐”有直接关系,资金的源头管理和控制缺位,给各种腐败和财经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2003年,在财政和审计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中发现,有的社团协会通过向会员征集的资金就达1000多万元,这些资金脱离财政监管,长期滞留在单位帐户内,任由单位用于出国花销或发放补贴。个别地方原本用于公益医院使用的财政票据,竟然在一些小商店内出现,成为少数不法商人避税逃税的工具。
与此同时,政府非税收入大量使用财政手工票据进行现场收费,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致使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存、用存在较大漏洞,那些本应及时、足额缴存的财政资金,却长期滞留在收款单位,对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十分不利。而“票款分离”工作所存在的对帐难,核销难,也给财政主管部门和执收单位带来许多不便,这些都强烈警示纪检监察和财政部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需要改革深化,需要尽快建立起一个管理规范,监管有力,高效便捷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机制。
领导重视促改革
从2003年起,我省在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实施“票款分离”,规范收费项目,清理财政票据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清理检查、调研论证、组织开发、扩大试点等措施,由易到难,层层推进,逐步实施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改革从一开始就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财政厅将这项改革视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指导这项工作开展,厅长马潞生指出,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既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又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维护良好财经秩序的重要内容,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副厅长陈小平在全省全面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会议上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摆在财政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技术到位。
纪检监察部门更是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高度,积极促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省监察厅副厅长林文奇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八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纳入抓源头的范畴,齐心协力加以推进,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及时向政府汇报并提出决策建议,为改革的探索创新和具体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被纳入省纪委和监察厅的重要工作中,中纪委领导到福建调研时,对纪检检查和财政部门的这项改革给予充分肯定,2005年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八次全会对包括财政票据电子化在内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从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高度,会同财政部门齐心协力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省财政厅和监察厅为此联合下发《关于改革财政票据管理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工作的通知》等三个文件,推动改革工作开展。
制度创新重务实
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开展,财政部门在落实改革各项工作中,始终把握和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与政府非税收入收缴之间的关系。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财政票据是收缴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过程中,财政部门重视坚持票据电子化改革的独立性,将使用财政票据的资金全面纳入管理范畴,既通过事先设定收费项目、标准和资金解缴时限来规范非税收入收缴,又通过界定单位往来项目和社团收费,防止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被违规转移、挪用和设置“小金库”。重视系统设计中贯穿改革的衔接性,针对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票据、资金三者密不可分的特点,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三者的有机衔接,做到“五统一”:即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管理系统、非税收入政策项目管理系统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系统的单位数据库统一,项目数据库统一,票据数据库统一,票据样式统一,票据校验码、票面信息码、缴款确认码统一,在基础数据库统一的同时,始终保持三个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二是处理好财政与部门单位间的关系。一项改革如果做到既能达到目的,又能被各方接受,实现双赢,则成功机率就大。因此在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中,财政部门重视财政集权与部门分权的平衡,通过对收费项目和标准、资金缴交时限、票据核销时限事先锁定和实时控制,保证开具的财政票据具有不可更改的信息记录,做到管理统一,同时又通过设置智能加密卡主附卡,赋予单位财务具有票据管理和收入监缴职能,使单位财务部门能对项目、标准和资金解缴、票据核销时限对下分解。重视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结合,一方面统一设置管理系统, 规范业务操作,集中审核申领资格,使单位执收权限和财政监控内容摆在明处 ,另一方面充分尊重部门和单位的差异性、多样性需求,如在资金管理上,既可以实现由缴费人到银行直接解缴资金,也可以在系统监控下委托单位代收和使用网络缴费、POS机收费等不同形式;在票据开具上,既有独立开发的系统提供用票单位进行开票,又可以与单位的管理系统实行无缝对接,嵌入单位管理系统使用。
依托科技显特色
“科技加管理”是我省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的突出特点,它借鉴了国家管理增值税的技术手段来加强对财政的票据管理,系统以票据电子化管理为核心,以非税收入政策管理为基础,结合收缴管理系统组成。系统中增加了“智能加密卡”,即卡内设置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票据管理的机制,从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可用票据,到票据核销时限、资金解缴时限等都进行了设定,在开具票据过程中,可实时储存,形成不可更改记录,就如同飞机上的“黑匣子”,即使系统损坏,财政部门仍能提取卡中详细信息。同时,设置防伪数字指纹,指纹由智能卡自动生成,形成每一张票据独一的防伪数字,据此识别票据真伪,并对收费人员进行约束,防范开具“大头小尾”票据或利用收费票据进行贪污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借助这一信息技术平台,财政票据管理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向数字管理转变,财政票据不仅可实行电子开票,自动核销,而且财政部门可以准确掌握执收单位领用、开出、作废票据等情况,并对非税收入的代收、上缴、滞留等情况了如指掌,有效消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为制度防腐,科技防腐,源头防腐创造了条件。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是较早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试点的单位之一,该系统实行财务垂直管理,由于下属单位多,地域分布广,以往省局对基层单位的执收情况很难及时准确了解,改革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截止2005年2月底,全系统共领取电子票据21.95万份,其中使用票据16.77万份,和小金额1014万元,缴交财政专户1014万元”,在当年的4月,省局已经能十分准确地将全省所属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情况反映出来。
管理服务两并重
源头防腐,规范管理是改革的根本目标,提高效率,服务便利是改革的基本要求,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
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 前推行的“票款分离”工作,虽然实现了单位票据开具与资金收缴相分离,推进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开展,但从运行情况看,仍然存在缴费环节繁琐,不方便缴费人和对账难、票据核销难等问题。实行票据电子化改革,既可以实现单位代收和“票款分离”合并运行,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缴费难、对账难等问题。一是减少了缴费人的办事环节,由原来的单位开具缴款书—缴费人到银行缴款—回单位办事改为现在在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系统监控下的单位收款办事的一站式服务;二是在加强对执收单位业务、技术服务的同时,考虑个别单位用票量少,电脑设备不齐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采取财政部门代用票单位开具财政票据的作法,方便用票单位和缴费人;三是对直接到银行解缴资金的单位,通过缴款确认码实现单位开票与银行解缴资金的实时对帐。达到便民、规范、高效的要求
在改革工作中,我省采取稳步推进的战略,用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个别试点、调研总结、扩大试点、全面实施,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在单位的选择上,2004年率先将使用财政票据,但资金不纳入财政管理的社团、民办学校和使用手工票据的委托代收单位做为改革重点,2005年又在全省非税收入用票单位进行全面实施,2006年进一步对原实行“票款分离”的单提出对接方案,并把仅使用往来结算票据的单位也全部纳入改革范畴。与此同时,在软件研发上,先开发标准版的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系统和推行智能加密卡,然后再根据不同部门单位的实际需要,开发网络版和行业版管理系统,并准备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实行财政票据网上开 票和 防伪认证。
深化改革见成效
“以改革促规范,以改革促高效,以改革促防腐”。财政部门通过与纪检监察部门和各执收单位的密切配合,依靠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在全省逐步建立起了规范、高效、可控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机制,有效维护了财政收入的完整,遏制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并有效控制了“小金库”的产生,为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了机制创新和制度保证。
截止2006年12月,全省共有1.2万个用票单位实施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通过票改系统开具并核销票据4441万份,收取资金387.9亿元,其中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的资金157.6亿元,社团收入、代办费、暂存款项等纳入单位财务管理229.6亿元,资金缴交率为99.8%。按照“一个法人单位一本准购证”的原则,全省已换发新版票据准购证10935本。
改革达到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监督执收单位严格按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征收,从源头上预防乱收费和制止腐败现象发生,改变原来对单位票据使用、收费管理、资金缴交的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使之成为制度反腐、科技反腐、源头反腐的重要载体;二是对开具的票据数据信息真伪进行识别,防范开具虚假票据;三是对单位代收取的政府非税收入缴存财政专户或缴入国库情况进行有效监控,防止截留、挪用,确保应收尽收,实现“以票管收”、“以票促收”;四是实现财政票据电子化自动核销,解决了手工核销操作难问题;五是创新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机制,实现单位代收和“票款分离”合并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上的缴费难、对账难等问题;六是通过财政的局域网,设置财政票据管理各岗位权限,全程内探,促进财政票据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在2005年3月省政府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黄小晶明确要求全面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2006年初,省政府在《关于2006年深化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德要求。2006年8月,监察部在其网站的“专项工作,源头治腐”专栏中介绍了我省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作法。2005年、2006年财政部综合司三次到我省就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情况进行专题考察,认为通过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实现“以票控费、以票促收”的做法比较超前实用。财政部国库司领导在听取省财政厅有关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情况汇报后,评价我省的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很有新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