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省200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福建省财政厅 时间:2001-02-07 00:00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出200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财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地方级财政收入较好地完成了预算,保持了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态势。财政支出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稳定的需要,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教育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的投入。
  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00年全省财政收入预算为333.86亿元,其中中央级收入114.6亿元,地方级收入219.26亿元。地方级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等收入59亿元,全省总财力278.26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支出278.26亿元。据快报统计,200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369.53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10.7%,比上年增收63.79亿元,增长20.9%。其中地方级收入234.03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6.7%,比上年增收31.95亿元,增长15.8%。全省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略高于经济的增长。加上中央税收返还59亿元,全省实际总财力为293.03亿元。全省财政支出322.77亿元(包括中央补助收入和上年结转安排的支出),比上年增支46.18亿元,增长16.7%。
  200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34.21亿元,基金支出30.79亿元。
  省九届人大常委会22次会议批准2000年省本级预算收入为22.17亿元,支出预算为67.09亿元。据快报统计,2000年,省本级收入23.05亿元,占预算104%,比上年增收3.5亿元,增长17.9%;省本级支出78.72亿元(包括中央专款和上年结转支出),比上年增支18.98亿元,增长31.8%。
  2000年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0.17亿元,基金支出18.41亿元。
  2000年财政决算还在编制中,以上预算执行数在决算编成后还会有些变化。省本级财政收支待决算编成后再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批。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执行中央的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推进财政制度创新,狠抓财政管理,通过依法组织收入和调整支出结构,科学运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较好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
  (一)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山区发展。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全省基本建设支出29.26亿元,并争取中央国债资金13.91亿元,重点加强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防洪工程建设。同时,提款使用世行、亚行贷款0.54亿美元,用于支持我省高速公路、城市供水和卫生项目的建设。二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发展。全省预算内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11.12亿元,增长15.4%。各级财政还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鼓励出口的财税政策,建立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外贸出口。三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山区发展和建设海洋大省的决定,增加对山海协作的资金投入,省级财政在预算内安排1.56亿元的基础上,还从省级预算外资金中筹集1.2亿元用于支持山区发展。同时,省财政还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试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办法,2000年省级对下转移支付为7.5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
  (二)突出重点,支持农业和科技教育事业发展。2000年,全省支农支出21.51亿元,增长9.8%,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发展。全省科技支出8.24亿元,增长17.5%,同时建立了“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落实中央出台的软件开发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支持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省教育事业费支出61.83亿元,增长17%,重点支持了高等院校、师范院校布局调整、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重点学科建设。此外,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等事业支出也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预算制度改革。一是在2000年试编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全面编制2001年部门预算,实行部门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以及定员定额编制办法,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二是试行国库统一支付工资制度。至2000年底,全省各级党政群机关、学校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工资单位达8154个、人数30.2万人,约占财政供养人数的35%。三是制定了福建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从试行情况看,采购资金平均节约率在10%以上。四是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方案以及有关配套措施。
  (四)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维护社会稳定。2000年全省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28.4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8.8%,比上年增长51.22%,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资金和补充养老保险资金3.5亿元。同时,积极开展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的征缴工作,2000年全省征收“两金” 36.41亿元,保证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在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险费的征管模式,研究制定社会保险费改由税务部门征收的配套政策。同时,加大对公检法司的投入,全省公检法司支出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较好地保证了政法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资金需要。
  (五)加强财政监督,依法理财取得进展。一是开展财政收入级次专项检查,同时,对税务统计、社保、救灾、水利防洪等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检查,加强了专项资金的管理。二是认真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监督,组织开展对50家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相关的社会审计机构执业质量进行抽查,对查出的问题,按法定程序处理,严厉打击了财会工作中的虚假行为。三是抓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产评估协会、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三会合并”工作,并开展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清理整顿工作。四是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投融资工程建设项目概算和预决算的审核,2000年全省送审投资38.72亿元,通过审核核减投资4.79亿元,核减率达12.38%,取得初步成效。
  各位代表,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2000年财政任务的完成,标志着财政“九五”计划的顺利实现,为实现“十五”财政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九五”期间,针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适时将前期的适度从紧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保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九五”期间,我省财政收入完成1431.4亿元,平均每年增收37亿元,年均增长14.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8.5 %上升到2000年的9.3 %,扭转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滑的趋势,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财力基础。“九五”期间,我省财政支出完成1281.53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3.47%,其中,我省财政直接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95年6.9%上升到2000年的8.8 %,增加了1.9个百分点;用于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95年的25.7%上升到2000年的34.2%,确保了重点支出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建立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财政体制,实行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强化了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初步建立了预算内外资金监督管理的新机制。
  “九五”期间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发展后劲不足,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少;地区间财政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一些县市财政收入中税性收入比重偏低,影响了收入的稳定性;财政供养负担过重、包揽过多,财力分散,一些县市出现欠发工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负债过重,财政风险加大;财政管理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管理还不够到位,财政监督还不够有力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通过全面深化财政改革,整顿财经秩序,加强财税管理,逐步加以防范和解决。
  二、2001年预算草案
  2001年省代编的全省财政地方级收入计划为255亿元(不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51.41亿元),增加20.97亿元,增长9 %。地方级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63.81亿元,全省总财力318.81亿元,比上年实际增加25.78亿元,增长8.8%。相应安排支出318.81亿元,增长8.8%。其中,支农支出20.55亿元,增长8.9%,略高于财力增长。科技支出9.51亿元,增长10%,高于财力增长1.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费67.83亿元,增长9.9%,高于财力增长1.1个百分点。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27.64亿元,增长11.2%。
  2001年代编的全省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入为35.29亿元,相应安排基金支出35.29亿元。
  以上提交审议的2001年预算是省代编预算,待各地人大通过的预算汇总后再报省人大常委会。
  2001年省本级收入安排27.24亿元,扣除工商行政性收费收入纳入预算以及体制变动等不可比增收2亿元后,可比增长9.2%。省本级收入加上中央体制补助收入55.17亿元和地市体制上缴收入33.65亿元,减补助地市支出43.06亿元,省本级财力为73亿元,增加5.33亿元,增长7.9%。相应安排省本级支出73亿元。
  2001年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21.57亿元,相应安排基金支出21.57亿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地方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鉴于中央级收入属于中央预算,因此从2001年起,全省代编预算不再包括中央级收入。为便于人大代表了解上划中央“两税”的情况,拟采取加括号说明的方式予以反映。
  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2001年预算安排坚持了以下几条原则:
  (一)财政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税性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减少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财政投入和清理压缩一般性专项补助,规范财政支出范围,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三)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重点。支出安排要体现“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保工资、保稳定,增加对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着力解决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稳定的急迫问题。
  (四)坚持收支平衡,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强化对各项资金的收支管理和集中捆绑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力和效率。
  为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2001年省本级支出预算安排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今年在继续争取中央新增国债资金的同时,省本级增加了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共安排9.66亿元,用于支持铁路、高速公路等基建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还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78亿元,用于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和外贸出口,促进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另外,为支持山区发展,省本级安排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以及从预算外资金中安排山区发展资金共2.61亿元。
  (二)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确保调资政策兑现。2001年省本级预算安排各种社会保障支出共8.26亿元,比上年增加1.78亿元,增长27.4%。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4.34亿元,抚恤和社会救济费1.09亿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83亿元。同时,省本级增加调资经费1.5亿元,确保调资政策兑现。
  (三)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经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省本级支农支出安排6.78亿元,增长8%;科技支出安排2.91亿元,增长10.4%;教育经费安排7.94亿元,比上年增加1.76亿元,增长28.5%。
  (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农村税费改革。2001年省本级安排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补助11亿元,比上年增加3.5亿元,其中,预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补助2亿元,以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同时安排困难县调资补助1.5亿元。
  三、深化财政改革,规范收支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努力完成2001年的预算任务
  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十五”期间,我省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六届十二次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综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挥财政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职能作用;加强收入征管,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按照“比例适当、集散有度、收支合理、使用得当”的要求,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调控能力、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为实现今年财政预算,各级财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围绕经济工作主线,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运用好国债投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鼓励投资、刺激消费、支持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拉动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生财点,并支持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认真研究企业重组改制中的财税政策,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管”的原则,建立以资本金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为手段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加强已授权公司管理监督的同时,重点做好省定的十大集团公司的改制和授权经营工作。通过加强企业财务与资产的管理,建立责任明确的资本金出资人制度,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与重组,促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认真落实支持山海协作、扶持山区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在加大对老、少、边、岛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集中捆绑使用各种山区发展资金,加大对山区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应用和生态环境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二)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大力组织收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征管体系,严格依法征税,加大对偷税、逃税、骗税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禁各地区、各部门擅自减税、免税、缓税,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扎实收入,确保全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积极开辟新的财政收入渠道,挖掘财政收入潜力,推行土地、海域、矿产资源等有偿使用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培植财政收入的新增长点。在促进国有经济税收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
  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合理界定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切实解决财政供养人口过多、包揽过宽的问题,特别是要抓住即将开始的市县机构改革有利时机,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工作,清理超编人员,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同时,切实做好各项支出内部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等大项支出要集中资金用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投入。对基本建设、挖潜改造等生产建设性资金,要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调整支持的方式和方法,通过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直接投资,集中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反对铺张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在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础上,综合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做到有保有压,确保重点,不允许打赤字预算,不能搞虚假平衡,在预算执行中不再开新的减收增支口子,确保预算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三)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
  各级财政要坚持以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财政改革。一是加快实行部门预算改革步伐。在省级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加快市县部门预算改革步伐,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和试行项目预算。对行政事业性专项支出和建设性支出,通过建立项目库,择优安排,逐步实现项目预算的滚动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后,要取消各项拨款留机动的做法。对确需预留的资金,通过增列预备费,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逐步减少各种专项拨款,增加规范的转移支付资金。二是试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今年争取做到对全省县市以上党政群机关以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工资制度。同时,配合中央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改革的试点,逐步取消收入过渡户,支出由国库直接支付,加强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三是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代理机构、供应商准入规则,建立政府采购项目专家评审制度,规范政府采购的运作程序,按照竞争、择优、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政府采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益。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切实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维护社会稳定。并逐步将目前的“三条保障线”转化为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两条保障线”,推动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提高征缴率,扩大覆盖面;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实行药品收支结余两条线管理;同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建立社会保障筹资机制,在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预算支出比重的基础上,拓宽筹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规范运作、扩大彩票发行规模等方式,多方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01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通过农村税费改革,精简基层机构和人员,压缩财政供养人数,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每个地市选择1~3个县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年全省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制度试点。
  (四)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推进依法理财。
  财政监督检查是依法理财的重要手段,必须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内外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检查体系。要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反映和掌握工资发放动态,督促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当年存在欠发职工工资的地方,领导干部不准出国、不准购买小汽车、不得盖楼堂馆所、不得用财政资金搞基本建设。规范政府收费行为,加大清理乱收费力度,对确需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在财政部门内部形成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寓监督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预算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内部监督检查的经常化、规范化。
  认真贯彻《会计法》,严厉打击会计工作中的造假行为。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并将会计委派工作同实行部门预算、推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衔接起来,加强全社会的会计监督。继续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管理体制。
  要加强财政对政府直接投资的基建工程项目的监控,建立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从项目的论证阶段开始,对其建设全过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控。要加强政府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严格界定政府举债权限和范围,实行借、用、还统一管理。各级财政要根据负债情况,建立相应的偿债基金和还贷准备金,特别是对利用世行、亚行和外国政府贷款等主权外债所实施的非经营性项目,应根据还款进度从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还贷资金,以确保到期债务及时归还。同时加大财政对政府债务集中管理的力度,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确保财政安全运行。
  (五)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理财水平。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为人民理财,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转变财政职能,从原来注重对微观事项的管理,转向对政府收支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当前财政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形成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
  各位代表,2001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人大依法监督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预算任务,以优异成绩为新世纪开好局,起好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