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财政收支计划初步安排:全国财政收入43681亿元,增加5794亿元,增长15.3%;全国财政支出46131亿元,增加5494亿元,增长13.5%。2007年要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调整和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结构。
2007
年要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初步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450亿元,比2006年减少300亿元,继续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重点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2)强化各项支农惠农的财税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2007年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三补贴”和综合直补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认真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优先化解举办农村义务教育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全面落实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深化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促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3)以支持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的县(市、区),地方财政补助标准要全部提高到每人20元。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司法经费保障制度。继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4)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等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
完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工作。稳步推进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物业税、资源税、印花税等其他税制改革。
大力支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
(5)实施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法治化水平。
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预算,
在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等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试点,地方财政也要组织试点。
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中央和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扩大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
(6)完善财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稳步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
(7)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发展和扩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成果,完善“三奖一补”政策,抓紧
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
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改革。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8)狠抓增收节支,坚持勤俭节约。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稳步推进税式支出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清理和规范非税收入。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部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积极建立完善政策监督、以票管收、收缴分离、单一账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以及非税收入统计报告制度。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改革完善公务活动接待制度。
12
月20日
,金部长在会议结束时作了《统一思想,狠抓落实,科学管理,加强建设》的讲话,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小结,并对当前的财政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二、回顾总结2006年全省财政工作
2006
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财政预算报告的决议要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握“两个机遇”,坚持“四个重在”,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2006
年,我省国民经济增长保持了持续加快的态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7360亿元,增长12.3%,是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年份。
经济的强劲发展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组织收入工作力度加大。
各级财政、税务等收入征管部门,
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搞好税源调查,加强预算执行分析,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挖掘政府非税收入增收潜力,依法治税,依率计征,
应收尽收,确保了收入的完整性。
——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1.86亿元。全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
13.7%
,财政“蛋糕”进一步做大,增强了我省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财政收入质量继续提升。
税性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9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良性互动态势,财政收入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实现了质和量的双迈进。
(二)集中财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不断做大财政“蛋糕”的基础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 正确处理好安排预算内财力与统筹其他政府性资金的关系、加大政府投入与引导社会资金的关系、增强省级财政支持力度与明确基层财政责任的关系、保障部门公用经费与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的关系,不断提高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质量和水平,加大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
——支持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不断增强全省经济发展后劲。
省级财政统筹政府性资金48.3
亿元,重点支持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年万里”农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
支出5.16亿元,用于继续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的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支出2.64亿元,支持
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
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进一步缓解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做大了经济“蛋糕”。
——加大教科文卫的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
全省财政教育支出135.42亿元
,增长21.4%,其中省级财政支出19.35亿元,增长19.6%。重点支持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福州地区大学城建设、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实行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及风险补偿金、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帮助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二是全
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3.57亿元,增长29.5%,
其中省级财政支出8.25亿元,增长17.5%,重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年百所”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乡村医生补贴和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支持新增8个城市贫困家庭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有4.2万人享受救助。三是
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重点扶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对台文化交流等。四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全省财政科技支出14.9
亿元
,
增长14.6%,
其中省级财政支出5.17亿元,增长20.7%,
重点
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平安福建”建设,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一是
全省财政社会保障
支出75.53亿元,增长18.8%,其中省级财政支出23.29亿元,增长22.4%。全面支持企业养老保险、机关社会保险以及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济等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帮助解决没有劳动能力、需要优待和抚恤的复转退伍军人及其家属,以及受灾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
高度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省级财政支出0.72亿元,增长62%,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小额贷款担保以及进城务工劳动者的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全省财政
公检法司
支出54.22
亿元,增长18.9%,其中省级财政支出11.96亿元,增长16.7%,推进了全省公检法司信息网络共建和科技强警,使基层派出所、法庭、检察院、司法所的装备和办案条件及监狱设施得到较好改善。省级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改善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系统更新执法及技术装备,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三)确保惠民实事项目全面落实
努力办好惠民实事是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要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2006年,各级财政部门筹集了大量资金,确保各类惠民惠农实事的落实。
——保障“五个率先”。
一是提前一年对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全省财政为此支出6.7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支出4.48亿元,全省361万农村学生因此受益。二是支持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全省75.79万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全省财政共支出3.67亿元,其中
省级财政支出
2.46亿元。
三是支持设立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四是支持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保障农民生产安全。五是支持全省免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和全面免征农业税。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
2006
年我省在9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基础上新扩试点县(市、区)27个,使全省试点覆盖面扩大到40%以上。同时,
对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实施医疗补助。
——全面落实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政策。
针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家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情况,及时拨付6.5亿元,对渔业、林业、城市公交企业、农村道路客运、城市出租汽车等行业因油价上涨而增加的支出,以及种粮农民机耕用油和生产资料价格变动予以补贴。
——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建设。
针对
2006
年我省连续遭受四次强台风和四次强暴雨袭击造成的严重损失,财政部门及时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核实灾情并积极向中央反映情况,争取中央的支持。同时,及时调整支出结构,筹措并及时拨付资金9.52亿元,支持救灾抗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保障其他惠民实事的贯彻落实。
确保
“造福工程”、 水利建设“六千”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土地整理、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治理“餐桌污染”和建设“食品放心工程”、驻闽部队建设生产生活项目、“万村千乡”市场试点工程、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农村“六大员”政府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等惠民实事的落实
。
<span style="FONT-SIZE: 16pt; LAYOUT-GRID-MODE: line; LINE-HEIGHT: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