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居环境“里子” 装点城乡建设“面子”
来源:中国财经报 时间:2024-08-29 17:36

  艳阳高照,热浪翻滚,在福建省福州市苍霞新城小区智慧运维中心的大厅里,82岁的李进官惬意地倚坐在公共长椅上,时而眯起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时而因身边邻居聊的一句家常露出微笑。“这么热的天,老人们可以有个地方(屋子)待,真的挺好的。”李进官告诉记者,自从两年前苍霞新城小区完成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后,三五成群地聚在小区新建的公共空间闲话家常便成了老人们的日常。

  据了解,福建省已连续5年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补齐老旧小区基础性短板与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相结合,推动各地打造绿色、功能完整的宜居社区。自2019年起,福建省共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332个,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惠及居民120多万户。

  用苍霞精神打造样板工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台江江畔亲自推动了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此后,干部派驻一线为民排忧解难,最终实现了“27天完成搬迁,仅一年3307户顺利回迁”的“苍霞奇迹”。20多年后,随着新一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展开,苍霞续写着提升人民福祉的新篇章。

  谈起自家小区的两次蝶变,李进官有说不完的故事。“一家三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木板房里的(家庭)很常见,我家的房子也很小。”他回忆道,“2000年回迁时,感觉生活一下变好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新小区也在变“老”。设施老旧、道路狭窄、杂物堆积等问题开始困扰小区居民。“小区里停车位也很紧张,孩子们回来停车很不方便。”在李进官看来,这是最让他烦心的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民生之困,2020年9月福建省印发《福建省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机制,还特别明确了电力、通讯、供水、排水、供气等专业经营单位的出资责任,并要求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渠道统筹安排改造资金。

  2022年,利用企业出资的6000多万元和省市区各级财政多举措筹集的8300多万元财政资金,政府对苍霞新城小区进行了绿色化、智慧化、宜居化升级改造。一期建设实现了嘉和苑组团的基础设施改造、安全设施提升、立面景观整治、架空层公共文化服务配套,完成了“苍霞人家生活馆”党建文化阵地建设、三捷河沿岸水系景观提升、“上下杭·金银里”步行街接驳点景观改造等;二期建设实现了嘉华苑、嘉兴苑、嘉惠苑、嘉盛苑四个组团的基础设施改造、立面建筑安全整治、架空层公共文化服务配套等,探索出了民生改造工程的“苍霞模式”。

  在此次改造中,苍霞新城小区对架空层功能的重塑具有典型意义。改造后的架空层变成了儿童专属的“梦想乐园”、服务老人的长者食堂、便于居民娱乐休闲的邻里活动中心等7个活动空间,李进官经常光顾的智慧运维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架空层也是提供给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大家堆放杂物的场所,脏乱不说,还有较大的火灾隐患。”苍霞新城社区卫生副主任刘颖燕告诉记者。她拿出一张小区改造前的照片,照片展示的情景与如今看到的大相径庭。

  对于架空层的改造,曾经也有部分居民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做法是“面子工程”,剥夺了居民使用公共空间的权利。但是在苍霞新城社区党委班子看来,再难办的事儿也得有人办。

  改造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组织居民议事会听取居民意见、讲解设计规划图、解答大家疑虑,发挥先进党员带动作用,通过与居民的耐心沟通交流,让居民们的态度从最初的抵触逐渐转变为支持。更让刘颖燕欣慰的是,改造后的活动空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小区1号楼架空层的幸福便民驿站,记者见到了正在缝纫机旁忙碌着的唐红英。受益于架空层改造,唐阿姨终于将自己的小裁缝摊从1号楼过道搬进了屋。作为第一批入驻的商户,唐红英对新空间赞不绝口:“这里的环境好得很!干净又安静,还没有租金,比以前好太多。”

  硬件完善后,软件也要跟上。在智慧运维中心,一位社区干部正在苍霞品质提升云平台上调阅近期的“家园服务”工作日志。据了解,通过大数据,该平台可以对社区居民和物业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帮助社区管理部门对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重点服务。社区内设置观测道路、高空抛物的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多维度、全覆盖的社区数字治理。

  如今,绿荫环绕、和谐美好的苍霞新城小区让李进官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苍霞新城全方位改造提升项目也再次成为了福建省安居工程的样板项目。

  为鼓励各地推进改造项目,省级财政加大了资金激励力度。根据《福建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激励方案(试行)》,省级财政每年安排奖励资金1800万元,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1个设区市和4个县、市(区)予以奖励。福州市台江区财政局办公室主任李鹏告诉记者,仅苍霞新城全方位改造提升项目就获得省级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有效弥补了项目资金缺口。

  经济欠发达地区用小钱办大事

  在革命老区邵武市,如何用小钱办大事是当地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据邵武市住建局城乡建设股相关业务负责人欧阳华介绍,在设计每个项目时,主管单位强调聚焦适应居民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关注可研编制和项目筛选工作,尤其对确定为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技术方案、项目概算、预算投资、财政评审等进行联合审查,力争入选省库和国家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财政项目补助资金;对于建设中的项目,要求住建、财政、发改、城管、自然资源、民政等所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研究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建设效率;充分发挥老旧小区改造直达资金“下达快、投向准、监管严”的作用,对已下达的直达资金支出进度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控,确保资金用好用对。

  “通过4年多的改造,邵武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小区,位于通泰街道的园丁新村就是其中之一。”欧阳华说。

  1994年拔地而起的园丁新村是一个小型特色社区,共有13栋居民楼,为近400户教师家庭解决了住宿难的问题。

  社区居民翁美平是20年前入住园丁新村的:“那时候,小区的公共水管就已经老化,一下雨,路面到处都是积水。”直到2022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才抹去了园丁新村30年的“尘埃”,让他享受到了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

  在基础设施改造方面,除了传统的小区门面改造、路面“白改黑”、雨污分流改造、网管下地等,根据居民诉求,小区重新调整了绿化带布局,安排车位80多个;布设天然气管道,让家庭液化石油气的使用成为历史;重新改造消防通道,增设消防通道,提高社区安全水平。

  此外,小区内还增设了儿童游乐园,改建了气排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多功能体育场所。“文体两开花算是我们小区的特色,所以公共体育场所的升级颇受大家的欢迎。”通泰街道熙春社区党支部书记兰芳笑着说。

  为提升小区颜值,住建部门结合教师文化,打造了育英亭和孺子牛雕塑;挖掘红色历史,在墙上彩绘了红一方面军旗山前线指挥部、红军标语墙、金坑弹孔墙、福建省委旧址等红色印记,并清理小区闲置空地,打造红色长廊。

  傍晚时分,75岁的退休教师沈求英携着86岁的老伴谢承求漫步在孺子牛雕塑前。谢承求老人因病已经多年不能视物,每天只能由妻子扶着到空旷的地方走走。“改造前,小区里杂乱着呢,我不愿意带他出门,现在环境好了,我们每天都会出来溜达溜达。”沈求英感叹道,“真是赶上好时代了。”

  在样板项目示范作用的带动下,2019年至今,邵武市已累计争取各级财政资金9.6亿元;鼓励社会资本、居民出资,用于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电梯等设施建设,完成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任务80%以上。

  多举措探索融资新模式

  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资金缺口始终是制约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福建各地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融资模式。

  针对老旧小区体量大的问题,福州市探索采用了“财政+企业+金融”方式破解融资难题。以占全市改造总量63%的鼓楼区为例,在财政方面,该区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87亿元;在企业方面,引入有经验、实力强的企业负责社会融资;在金融方面,指导区属国企与福州工业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项目公司,灵活运用金融工具,争取国开行福建分行项目贷款5亿元。

  同时,该区还通过“投融资+建设+运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有效盘活闲置资产作为前期投融资来源,将运营管理期延长至25年,通过物流快递设施、停车场、道闸广告栏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运营收益收回投资成本,有效减轻了政府前期投入和后续管理的资金压力,实现了“居民受益、企业获利、政府减压”三方共赢。

  鼓楼区还按照“谁出资谁受益、专款专用、公开透明、政府监督”的原则,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筹资方面获得了较大成功。该区按照业主产权登记专有面积每平方米最低5元的标准试行设立老旧小区共建基金,在改造前由小区全体业主一次性缴存,由家在鼓楼小区事务服务中心代管,小区专用账户存储,接受小区业主监督,让资金使用、收益管理更加公开透明。为完善共建基金管理机制,鼓楼区印发《老旧小区共建基金筹集及使用公约》和《共建基金管理办法》,制作《共建基金热点问题问答》,组织街镇、社区干部向居民做好宣传解读,鼓励党员、热心业主和有关单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据了解,鼓楼区2022年、2023年改造的399个小区均已开展共建基金筹集工作,筹集资金约1650万元,缴费率达90%以上,为老旧小区改造质保期满后的维护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增强了居民的主体意识。同时,福州市持续开展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住宅小区业主公共收益专项整治,累计核查收回公共收益资金1.03亿元,并用于改造后老旧小区公共部分维修、改造等。

  泉州市坚持“尊重民意、居民参与”,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通过直接出资、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提取住房公积金等多方式落实居民出资。在丰泽区云谷小区,“群众自筹一块钱,政府补贴一块钱”的方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群众自筹资金占比达三分之一;晋江福璟花园小区首创居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方式,小区业主共自筹资金274万元。

  在引入社会力量方面,该市支持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后期有收益的改造项目,如在鲤城区伍堡社区、丰泽区丰泽新村,试点探索采用联合投资运营与购买服务的投资模式建设智慧社区,通过可持续化经营有效延续改造成果。

  因地制宜“绣”好改造图景

  随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逐步深化,在福建,改造工作提升的不仅是民生的“里子”,还有城乡建设品质的“面子”。

  在福州的老街区,精美的木雕、砖雕以及独特的闽派院落建筑随处可见。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这里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下足了“绣花”功夫。2019年,福州创新性提出了将遗址保护与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的模式,明确“史层揭示、文化彰显;连线成片、综合治理;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创新保护、智慧体验”4大类规划内容。

  其中,位于冶山历史风貌区的鼓楼区中山片区就针对片区楼体不同的存续状况,对其中大量危旧房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加装电梯,保护修缮了两栋红砖老楼作为冶山春秋园博物馆,同时进行立面协调性整治,设置集路灯、监控、空气质量监测、5G网关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灯杆,塑造环境整洁有序、细节品质凸显的社区整体特色风貌,让社区居民通过市井生活回归老街巷温情的同时,为历史街区注入时代的新活力。

  据了解,2018年至今,鼓楼区住建局已牵头实施整治老旧小区29个,拆除违法及不协调建筑25处、建筑面积3605平方米;打通街巷节点6处,修缮历史建筑4处、占地1500平方米,建设街头口袋公园8处,实现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片区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说到三明市,就不得不提闻名遐迩的沙县小吃。为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品质,沙县区四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融入了沙县小吃文化。在前期的改造方案设计阶段,该项目保留老旧小区特有的“乡愁记忆”,充分挖掘老旧街巷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按照“一巷一特色”的建设理念,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街巷文化,保留街巷原有建筑历史风貌。现在走进四巷中的池尾巷,人们可以看到新建的2层小吃庭院——池尾小院,庭院内有多种特色小吃,还可供居民休闲娱乐,让这里重新燃起了城市烟火气。

  老旧小区改造既事关民生大事,也事关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福建省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简化申报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等方面持续探索,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获得了广泛赞誉。据了解,2024年,福建省还将计划开工改造2004个老旧小区,涉及居民36多万户,让更多老旧小区的“面子”“里子”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