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财政非凡十年 | 为莆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财政动能
来源:莆田市财政局 时间:2022-10-28 10:30

  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财政改革、培植财源基础、壮大财政实力,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举措,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财政动能。

  十年来,财政收入质量显著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12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47.6亿元,增长0.9倍;地方财政收入从2012年的77.4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3.8亿元,翻了一番。税务贡献的增收成为收入增长的主引擎,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的税性比重分别为83.5%和73.5%。

  一是积极统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在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上,创新扶持方式,积极落实资金,对传统产业、重点项目的升级改造强化财政支持,对新兴产业、新落地项目加大精准培植力度,做到好的项目建设有资金保障、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有财政扶持。2015年以来,统筹整合各类资金,以国有企业投资入股和财政专项补贴等方式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撬动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全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产业园区、水利工程等一批关系莆田发展全局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支持大型产业龙头企业引进与搬迁,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是落实惠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每年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5年3000万元增加到2021年800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机器换工”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升级等。足额兑现企业改制上市、融资担保、外贸出口等奖励补助,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出台鼓励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产业发展新举措,带动重大产业与社会项目建设。在全国率先设立由“政府买单”的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有效提振企业复工复产信心。通过垫付资金、直接补助、拨付前期费用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共减征、缓征税收逾37.42亿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三是用好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统筹金融资产、财政预算安排,以及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等财政杠杆,融入资金,建立资金池,放大资金使用量,增加项目建设资金供给。建立完善财政性资金存款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莆田市贡献相衔接的激励机制,引导各银行金融机构投放更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创新推出存量贷款余额利率减免优惠政策,减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工业企业负担。推出“农惠保”融资担保业务,服务“三农”客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

  四是加大“三农”投入,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2013年至201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扶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一村一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自2016年起,每年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贫困户生产发展、造福工程易地搬迁等,加快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步伐。201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救助工作,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全病种医疗救助,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强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引导金融机构投放扶贫小额信贷。

  五是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社会保障提标扩面,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补助标准,完善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政策。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机制体制创新,在全省率先成立药联体并实行药品阳光采购,全国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全病种医疗补助。加大就业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技能培训补贴、创业资助等政策。加大养老投入,推进“长者食堂”、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支持养老事业发展。不断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成果。增强保障住房能力,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方位覆盖的新型保障房体系。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