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福建经济形势与财税工作

习 近 平

同志们:

  去年,中央举办了两期专门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财税研讨班。江泽民、朱基、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在一年里召开两期财税研讨班,说明了中央对财税工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举办这个研讨班,就是贯彻落实中央财税研讨班精神的具体行动。通过这次研讨班,我们希望达到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掌握财税知识,熟悉财政政策、财政法规和财政业务,牢固树立为人民当家理财的思想,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经济的本领。二是把握新一轮财税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做好财政税收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特别是对国家将对财税体制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革,我们要早作研究,早作准备。希望同志们集中精力,共同努力把研讨班办好。下面,结合我省当前的经济、财税形势,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财税工作谈几点意见,与大家一起学习研究。

  一、当前我省的经济和财税形势

  “九五”时期,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成功地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上,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超过“九五”计划年均增长11%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于1999年实现比1980年翻三番的目标;财政收入连续16年实现收支平衡,年均增长14.9%,超过“九五”计划年均增长11%的目标,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8.5%上升到2000年的9.3%;出口累计达518.86亿美元,比“八五”增加248.55亿美元,平均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203.15亿美元,超额完成“九五”计划150亿美元的目标;三次产业结构由21.742.435.9调整为16.343.640.1,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两会”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起步平稳,生产、流通继续增长,外经外贸势头良好,投资增加,财政增收,金融形势保持稳定。l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外贸出口增长14.5%,全省累计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到资分别增长27.8%、26.7%和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长27.6%,地方级收入增长31.8%,财政支出41.03亿元,增长0.9%,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6.1%,贷款余额增长14.8%。总的看,我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形势总体是好的。

  进入新世纪,我省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年初省人大会议通过了“十五”计划纲要,制定了“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宏伟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我们要把握机遇,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加快发展。从当前国际环境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倾向明显抬头,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后,美国保守主义进一步抬头,在外交上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轰炸伊拉克、干涉南联盟内政、反对朝韩对话、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驱逐51名俄罗斯外交人员、继续鼓吹向台湾出售武器等,霸权欲望进一步膨胀。特别是41日,美国军用侦察飞机撞毁我国军用飞机事件,这是对我国主权的挑战,再次充分暴露了美国霸权主义的行径。政治和经济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国际政治局势的这些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结构调整的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知识经济、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压力。另外,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增速放慢,需求减缓,工业订单减少,道琼斯指数大幅下跌,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猛降到11%,今年第一季度有可能降到零。经济方面的坏消息甚至使美国前财政部长萨莫斯也坐不住了。日本经济复苏缓慢而不稳定,今年日本经济可能出现零增长。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刚刚出现的经济缓慢复苏的势头很可能因美国经济拖累而受挫。而欧盟国家经济备受疯牛病、口蹄疫的困扰。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势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从国内形势看,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去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重大转机,国民经济增长回升,经济增长于2000年止跌回升,经济发展的持续好转将给投资者一个良好的预期,增强其投资信心;利用外资2000年下降势头有所缓解,协议项目大量增加,对2001年利用外资的增长会产生积极影响;外贸出口大幅增长,达27.8%,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实现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企业效益有了较大提高,投资信心和投资能力有所提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投资增长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仅发行国债一项就达1500亿元,将为投资增长创造条件;西部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将给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需求。当然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产业结构升级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目前我国供给过剩的现状带有明显的结构特征。无论是制造业、农业还是服务业,我们的供给能力大都集中于技术层次相对较低的领域,在制造业中,初级产品加工能力大多过剩,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却需大量靠进口满足,大量的重复建设,使投资效益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市场秩序较乱,社会信用比较低,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中央已召开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会议,把搞好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作为今年的一项中心工作;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平均资金利润率逐年走低,投资回报率不高,投资扩张意愿不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经营风险加大等等。

  从省内来看,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的提高,在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的同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方面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制约型向基本适应型的新转变,社会供求关系实现了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的转变,体制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在我省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基础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税贡献率较高的二、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为财政收入增长继续保持略快于全省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到2000年我省已连续十六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387.09亿元,超过“九五”计划目标23.86亿元,年均增幅比计划目标高1.6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增幅高3.1个百分点。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受体制性、结构性、需求性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日益显现。从经济运行趋势上看,经济增长势头有所趋缓,1995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7%,1996年增长14.6%,1997年增长14.4%,1998年增长11.3%,1999年增长10.0%,2000年下降到9.5%。出现这一趋势的直接原因,是我省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支撑点的作用明显下降。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九五”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10.42%,远远低于“八五”时期的42.6%的水平。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2.3%,低于19993.4%的水平。尤其是基建投资下降明显,去年比前年下降了8%,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八五”期间的19911994年,民间投资每年对全省GDP贡献率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当前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贡献率有所下降。1999年全省经济长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贡献率仅为1.86个百分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面,对外经贸增幅逐年下降,全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由“八五”时期的27.2%,下降到“九五”时期的80%;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也从1995年的56.4%下降为2000年的44.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原来位居全国前三名退居到2000年的第七位。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方面,据统计,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65%,非国有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60%,非国有经济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92%。但是,目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等等,都直接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省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还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上,如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高,1999年我省第一产值比重为17.7%,居华东地区第5(上海为2%、江苏为13%、浙江为11.8%、山东为15.9%、安徽为25.5%、江西为23.7);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因素的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第二产业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缓慢,1999年,我省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和东南沿海平均水平低5.815.84个百分点,这不仅制约着我省经济整体实力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构成严重制约。尤其是工业结构中存在着生产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和专业化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行业生产处于过剩的现象。我省1999年销售收入前10家工业企业的销售总和仅为273亿元,这在国外也就是一家较大规模企业的水平。服装、建材等多数行业低水平的生产能力过剩,利用率不足80%,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如2000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5%,但与工业发展紧密关联的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仅增长8.3%。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财政上突出表现为:一是财政收入的总量不大。1999年我省地方级财政收入209亿元,与沿海省市相比,规模较小(广东地方级收入766亿元、上海420亿元、山东404亿元、江苏343亿元、浙江245亿元)。二是支柱财源骨干财源不明显,新的收入增长点尚未形成。1998年全省工业企业25.3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仅353家,占1.4‰,比全国平均水平2.9‰低1.5‰。我省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30.3%,比全国平均水平55.4%低25.1个百分点。三是地区间财政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达不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困难县较多,省级财政支付压力加大。从收入构成看,我省财政收入主要集中在厦门、福州、泉州,这三个市的收入合计占全省收入的62.3%,其它六地市仅占37.7%。从人均财力看,厦门为7.67万元,其它地市依次为福州2.54万元,泉州2.16万元,漳州2.03万元,龙岩1.33万元、莆田1.24万元、三明1.23万元、南平1.04万元、宁德0.85万元;到2000年底全省欠发中央和省级出台工资的县市有31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三分之一,累计欠发4.11亿元。除此之外,各地还欠发自行出台的各项补贴额7.32亿元。四是政府债务负担令人担忧。据省审计厅专项调查,截止1999年底各级政府直接债务余额4.38亿,担保债务余额7.54亿元,其中有633亿元可能转化为政府的现实债务,合计政府负债规模约为5.00亿元,相当于1999年全省财力的1.9倍。

  必须强调,我分析这么多的情况,不是说明我省的经济和财政状况现在不行了,而是要提醒大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下,必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古人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从福建长远发展的角度,从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承担的使命的高度,充分认清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高度重视我们的发展后劲问题,深入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不断探索运用各种财政手段支持服务经济建设的新思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要发挥财政、货币等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财政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应当成为当前我们研究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怎样为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呢?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讲一点认识,供同志们参考。希望大家通过深入学习财税知识,不断探索运用各种财税手段支持、服务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在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

  一是建立“四两拨千斤”的理财机制,发挥财政政策见效快的导向作用。要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时期,综合运用预算、税收、国债、转移支付、补贴等手段,发挥财政政策见效快、导向作用大、宏观资源配置易于合理的特点,对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财税部门必须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和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力争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大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办任何事情,不能把眼睛盯在财政投入上,财政投入毕竟十分有限。我们要转变观念,更多地运用市场来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更多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浙江省自1998年在全国率先试用以财政贴息杠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措施,3年来已经支出了26亿元,每年带动银行信贷和社会民间投资两三百亿元。我省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成效也是明显的。可以说,建立“四两拨千斤”的理财机制,是新时期财税工作客观必然的选择。

  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府收入行为,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来说,财政政策是调控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正确运用财政政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规范的政府收入行为,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制定正确的财税政策,保证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一讲改善投资环境,支持经济发展,就陷入减税让利甚至越权减免税的误区,影响财政收入;也不能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就随意采取征收过头税、过度举债或出台各种乱收费乱摊派政策等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杀鸡取卵”、削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做法。我在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负担较重,投资环境不如外省,我感到这里面主要是税负混淆。从我省税负情况看,1999年我省地方级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4.51%,比全国平均水平5.29%低0.78个百分点,比华东地区平均水平6.71%低22.2个百分点,居华东地区第4(上海为10.95%、浙江为4.81%、安徽为4.67%、山东为4.48%、江西为4.13%、江苏为4.08)。另一方面,1999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合计为192亿元,约占全省财力四分之三,这个比例就高了。具体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24.55亿元(已纳入预算管理,其中:工交部门17.19亿元、文教部门3.47亿元、社会保障0.15亿元、农业部门0.99亿元,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2.75亿元);全省预算外收入资金收入167.93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93.31亿元,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收入40.81亿元(未纳入预算管理),主管部门集中收入1.01亿元,乡镇自筹、统筹资金16.11亿元,其他收入16.69亿元。从这些数字可以说明,企业感到负担较重,主要还是预算外和制度外的收费过多。因此,如何规范政府收入行为,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在维护中央统一税制的前提下,认真研究符合我省实际税收征管政策,处理好税收增收与培植、涵养税源的关系,加快税收征管改革,完善纳税环境。一方面要严格依法治税,扩大税收覆盖面,合理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另一方面要认真清理预算外、制度外收费,规范政府收支行为,逐步将政府的一切收支活动纳入预算管理,切断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同其经费供给之间的直接关系,从根本上铲除“以权谋钱、以权换钱”等腐败行为扰乱经济运行秩序的土壤,打破“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恶性循环,从源头上制止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要在体制框架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按有利于财政经济发达地区继续保持发展后劲,有利于困难地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和造血功能,同时保持省级财政应有的调控能力,实现省、地、县三级财政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对现有体制进行局部微调,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培植财源和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总的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解决财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问题,解决事权过多与财力不足的矛盾,办好政府应办的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坚决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指导思想,保工资,保稳定。现在有的地方连工资都发不出,还硬撑着大兴土木,这是对人民利益的极端不负责的表现。要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用在刀刃上。要大力压缩财政供养人口,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做好定编定岗工作,坚决控制行政经费不合理增长,尤其是人员经费增长过快的势头,节约更多的财力用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据统计,1999年我省财政供养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为3.27%,高于华东地区其他5省平均水平2.85%的0.42个百分点,居华东地区(除上海外)之首,按华东地区平均供养系数计算,我省财政供养人数多出1391万人。这对我们这样一个省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要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积极研究建立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拓宽筹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规范运作、扩大彩票规模等方式,多方筹措社保资金,构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稳定器”。要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要进一步深化城市财税改革,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要加大对山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渠道增加对山区发展的资金投入,并选择一批加快山区发展的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培植山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摇钱树”,促进山海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提高福建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

  四是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财政收入增量有限、财政支出结构调整难度大、财政对经济建设的直接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重视发挥存量资产的作用,加大对存量资产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本集中,发挥产权运作和资本运作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存量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为加快国有资产存量调整步伐,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制的改革,省里专门成立了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由我兼任委员会主任,家坤、锡太同志为委员会副主任,成员由财政厅、组织部、计委、经委等13个省直部门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财政厅。最近我们召开了第一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总的考虑是,要紧紧围绕国有资产保值目标开展工作,建构两个基点,即推进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建立以公司制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规范三个层次,即规范和明确“政府——授权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职责;采取四条措施,即以效绩管理为核心,对授权经营公司实行分类定级、动态管理、核定年薪、奖罚分明,以人为本、建立现代企业家队伍,建章立制、依法治企。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围绕工作重点,认真开展工作,真正把国有资产存量盘活,促进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

  三、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改革

  深化财税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按照中央财税专题研讨班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预算管理改革的重点是要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同时辅之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零基预算制度、综合预算制度等项改革。实行部门预算可以改变以前预算编制不统一、不完整和预算管理随意性大的问题,有利于建立规范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体系,防止部门内部各自为政和“撒小钱”。同时,将部门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公开性,规范财政分配行为。省级2001年预算已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各市也做了积极的探索,2002年预算编制要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和试行项目预算。对行政事业性专项支出和建设性支出,通过建立项目库,择优安排,逐步实现项目预算的滚动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减少财政资金运行的中间环节,有利于建立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控机制,保证收入不能随意退库,支出得到事前监督,大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去年,全省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工资单位达8154个、人数30.2万人,今年要争取做到全省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学校以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基本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工资,并积极开展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不但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也是杜绝“暗箱作业”,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当前,要抓紧制定省级政府采购目录和代理机构、供应商准入规定,建立政府采购项目专家评审制度,规范政府采购的运作程序,真正按照竞争、择优、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政府采购。

  第二,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第三次农村重大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农村费改税后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财政减收增支。据初步测算,全省农村费改税后财政减收16亿元,这对县乡财政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这项改革的复杂性,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全面展开还要看试点情况,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今年先在14个县市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为了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市要结合市县乡党政机构改革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供养负担;同时,今年省财政准备拿出2亿元资金用于14个试点县的困难补助。希望有关部门和县市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总结经验。

  第三,要全面加强财税管理和监督。加强财税管理和监督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整顿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全省各级预算外资金“票款分离”系统,实行专户联网管理,进一步清理各单位银行账户,严禁设立账外账,坚决取消“小金库”。要继续认真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对确需保留的,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大量不合理的收费将被取消。乡镇财政必须节约开支,规范管理,否则,将难以为继。今年,各地要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在此基础上,结合税费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乡镇财政预算收支行为。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乡镇财政进行日常监督。还要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切实管好用好乡镇财政资金。要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管理。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改革,规范税收管理,加快电子化进程。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征管原则,把税法规定应当征收入库的税款及时、足额地征收上来。各级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财税部门查处和打击偷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违纪行为,全力维护正常的财税秩序。凡属违法违纪行为,不管涉及到谁,涉及到哪个部门,都要一查到底。

  第四,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如果政府职能不改变,仍然大包大揽,那么公共财政框架是绝对建立不起来的。从目前来看,一方面,政企、政事、政社不分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政府仍然管了许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包揽了一些应当由市场和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而不少应由政府管的事情又没有管或者没有下功夫管好。另一方面,机构臃肿,超编严重,冗员过多,还聘用了大量临时人员。这既影响办事效率,又使财政不堪重负,也影响了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我们要把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深化财税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这次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中,着力解决机关职能转变问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做法,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切实把职能转变到加强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财税部门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牢固树立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的思想,认真研究解决财税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治税,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是习近平省长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